中評社三亞4月15日電(記者 楊犇堯)臺灣中華杰出青年經貿交流促進會秘書長馮國華在第七屆青年學者論壇做主題發言,認為在日后兩岸交流的過程中,需要更加重視網絡平臺能發揮的作用,她以柯文哲選舉和“紅色娘子軍”芭蕾舞劇赴臺演出的新媒體宣傳過程作對比,雖然議題不同,但由于新媒體運動得當,“紅色娘子軍”芭蕾舞劇同樣能在臺灣獲得大多數民眾的相應。
馮國華提到,新媒體在太陽花運動中得到了充分運用:第一時間現場直播,利用流動網絡,第一時間傳達信息;迅速架設學運入口網站,及時互動;舍棄傳統媒體,運用新世代網絡工具……“幾種方式的有效結合,同步互補。使得整個運動的宣傳和組織做到了小而精,快而準,深而廣的效果!
馮國華認為,新媒體最新運作典范便是“人人都是柯文哲”—— 就開發與宣傳新媒體費用來說,柯文哲新媒體的費用不到百萬,但比起連勝文三千萬的預算,卻明顯在網絡世界取得一面倒的優勢,
馮國華總結說:利用新媒體,結合適當NGO平臺,適時借助這些平臺的社會聲譽與社會影響力,將是未來兩岸青年交流不容忽視一環。
馮國華表示,兩岸的新世代,已經習慣了用網絡和影相作為聯絡傳播的工具。未來對臺政策,尤其是針對臺灣青年的交流,就必須積極參與網絡社交媒體的運作,因此擴大兩岸網絡平臺的參與度,爭取年輕族群尤其是意見領袖的支持,同樣是兩岸交流馬上可行的方案。
馮國華說,新的網絡時代帶動新的社會觀察視野,在重度使用網絡的臺灣青年族群中,新媒體已經取得比傳統媒體更強更廣的效應,如何結合此種全面與細致的溝通橋梁,運用平等與詳細有趣的說明與響應,利用兩岸共同認同的偉人或者傳統文化議題,譬如孫中山或者孔子,對于兩岸關系的推動,爭取兩岸青年對于相關議題的重視,與建立兩岸青年的共同榮譽與認同感,至關重要。